要想学好抖空竹,就要熟悉身法。人体分为上、中、下三盘:上盘包括头、颈;中盘包括肩、胸、腹,即躯干;下盘是从胯到脚的部位。在身法的上、中、下三盘中,包含以下 7 项要求。
①提顶。
论身法,得从“头”说起,要保持头部的端正。因为人体神经中枢位于大脑,身体的一切行动都是通过大脑指挥的,所以头顶就像“定盘星”,无论身形步法怎样变化,“定盘星”不,否则身体就会失去平衡。所谓提顶,就是眼睛平视前方,不可低头或摇头,提顶必须有始有终。
②松肩坠肘。
松肩的作用是把全身的力量传到手上。如果不能松肩,肩关节是僵滞的,手加大力度,手臂就会有发飘的感觉。松肩时不可多想肩关节,否则肩部容易变僵。松肩的方法很简单,开始练习时,将肱骨头向肩胛骨靠拢一些,然后向外拉开。熟练以后,肩部自然就会松开。肩松气到肘,肘沉气到手,抖起空竹就会精神十足,动作也就流畅自如,刚柔相济。坠肘又称沉肘,坠肘与松肩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③含胸拔背。
含胸即空胸之意,带有含苞欲放之意。胸部会影响四肢动作,如果挺胸则难以出腿,而含胸时腿就轻便了。含胸的目的是便于跳跃,如平盘侧跳、天鹅跳等跳绳动作就要求含胸,否则容易踩绊线绳。含胸时不能将两肩向前合,那样会把身体练成罗锅形或者驼背,从而压迫心脏。拔背也要求身弓,但不可用力过大,否则身体容易摇晃。
④收腹塌腰。
收腹时两眼平视,胸脯向内微微收合,有内含之感,但不可用力,切忌胸部外挺,否则容易使身体上重下轻,腿脚上浮,致使身体失衡。收腹时必须塌腰,但不可弓腰。抖空竹由腰的运动带动四肢的运动。塌腰,是将脊椎向上轻提,背部内拔收起,这样学起来就容易多了。
⑤松腰养气。
抖空竹较大的特点是转腰,做抖、拉、盘等动作时都需要转腰。腰部是人体气力之源,腰紧则束气,腰松则养气。松腰的方法就是收肚脐,肚脐往里一收,腰部肌肉就松开了,腰也就灵活了。
⑥收臀抽胯。
收臀也叫敛臀,要使臀部跟脊柱保持一条直线。抖空竹时,要求重心降低,底盘稳重。换步时要注意胯的动作,胯的动作好了,骨盆就能托起脊柱来,保持身体的正直。抽胯还可以补松腰的不足,增强腿部力量,还有益于心、肝、脾、胃、肾等内脏器官,既可健身又可抖技。
⑦裹档收气。
裹裆的方法是肚脐内收,使腰、臀部肌肉放松,继续内收,则好似用布从后往下再往前一兜,把骨盆包裹起来,一直兜至小腹为止。松腰、收臀、裹裆、包腹,有连带关系,但不可用力过猛,否则容易收缩肛门括约肌,难以释放中气。
抖空竹的运动刚柔相济,身法随空竹的变化而变化。身法的变化又与步法的变化密切相关。
本文转载自百度百科,本文观点不代表南阳市抖空竹运动协会立场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